鋁合金晶間腐蝕
鋁合金晶間腐蝕
{UheJ一nl}ngJ一onfush-鋁合金晶間腐蝕(intergranul。:corr〔)Sionofaluminiumalloy)在鋁合金的晶界卜發(fā)生的J圣優(yōu)腐蝕是鋁合金腐蝕形式之。其機理是電化學的作用,是局部電池作用的結果晶問腐蝕是鋁合金中常見的種腐蝕形式在含銅的鋁合金中,作為強化相的金屬間化合物如。(CuAI:)相、S(euMgAI:)相等(見鋁合金的相),相對于鋁基體為陰極。在鋁鎂系合金中,金屬間化合物為盡Mg5A18)相,相對于鋁基體為陽極。‘【介這些金屬間化合物在晶界呈連續(xù)分布構成網(wǎng)絡時,由于晶粒和晶界、化合物和晶界之間發(fā)生微電池腐蝕作用,而產(chǎn)生晶間腐蝕。鋁合金晶間腐蝕的敏感性,主要取決于合金成分和熱處理仁藝,另外和腐蝕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為減輕晶間腐蝕的敏感性,可通過熱處理使沉淀相旱均勻狀態(tài)分布,或控制不形成沉淀相。如高強硬銘合金自然時效過程處于G.P.區(qū)(見鋁合金時效),無沉淀相。另外,限制合金成分含量也可抑制形成沉淀相。
采用維氏硬度、室溫拉伸、極化曲線測試和晶間腐蝕、剝落腐蝕試驗等方法,并結合金相(OM)和透射電鏡(TEM)分析,研究回歸再時效(RRA)過程對1973鋁合金力學性能及晶間腐蝕和剝落腐蝕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973鋁合金經(jīng)不同時效處理后晶間腐蝕和剝落腐蝕趨勢相同,耐蝕性能由大到小的RRA工藝順序為:200℃,60min;180℃,60min;180℃,40min;180℃,20min;T6。RRA180℃處理適量時間可提高1973鋁合金的強度和抗晶間腐蝕和剝落腐蝕性能,并且隨著回歸時間的延長耐蝕性能提高,但強度有所下降。而RRA200℃,60min處理與180℃處理相比,雖然有更好耐蝕性能,但是強度損失太大。因此,1973鋁合金經(jīng)RRA180℃,60min處理后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